为什么写代码是一件很爽的事情?
我的看法是:
因为这些感觉/感受,写代码成为了一件很爽,甚至会上瘾的事情。其实会上瘾的事情,通常也有这些特质。
写代码是整个软件交付过程的一环,当然软件交付是整个产品的一环,产品又可能是公司战略的一环。我们就只把上下文限界在软件交付的过程中。稍作抽象,软件交付是在解决问题,用某些技术(代码)来解决某些人的某些问题。
从定义问题,到找出解决方案,再到实现,那大约会就出现了”上下游“的概念。
从问题,到解决方案,再到实现,如果我们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观察:
就会发现趋势:
(1) 不确定性 - 从高到低:
不确定性是因为变化导致的,而且是不规律的变化(如果变化是规律的,那就是可预测的,不确定性也就大大降低了。)
我们经常说市场在变化,需求在变化,甚至是人在变化,这些变化导致了大量的不确定性。从找到/定义问题,到制定解决方案,再到实现,不确定性的趋势,是由高到低的。
(2) 反馈周期 - 从长到短:
在问题阶段,客户/用户提出一个问题/请求,到这个问题得到合理验证性的回答,这个中间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而且,很多这个阶段的问题,都只能给出假设性的回答,或者没有回答,只能等到产品上线之后才能知道其中一些。
等到了最后的实现阶段,不断拆解Release -> Feature -> Story -> AC -> Task -> TDD, TDD的反馈环就不言而喻了吧。
(3) 从无形到趋近于有形:
在物理世界里,当然软件也是无形的;不过在数字化的世界里,可以工作和运行的软件就是有形的了。
某个问题,某些想法和感受,通过文字或者图片表达出来,以此来找到解决方案,再通过计算机程序语言来实现变成可工作的软件,这个过程是无形到有形的转化。
(4) 从人的问题转为了程序的问题:
Ta有什么期望?现在的体验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其他的没有说出来的诉求?会不会受到什么影响而改变决策?这些都是典型的人的问题,不一定有确切的答案,有时候甚至是Ta自己也不知道。
程序的问题则不一样,这个地方出错了,一定是有原因的,某个地方的逻辑一定出了问题,我会找到原因的。
所以,从问题到实现,我们一开始偏重人的问题,到最后逐渐转化为解决程序的问题。
上游对下游的影响是显著,而又数量级递增的,就像“蝴蝶效应”一样。上游的蝴蝶扇动了翅膀,可能会对下游产生剧烈影响。不过,倒也不用太担心,因为软件交付的下游影响比蝴蝶效应要可控一些,预测性比较强。
(1) 上游的Problem:
(2) 中游的Solution:
(3) 下游的Implementation:
(4) 上游的"蝴蝶",很重要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上游的”蝴蝶"很重要,扇动翅膀的威力很大。
我们自然是希望更有经验的人来做上游的”蝴蝶”:
项目里谁适合呢?有经验的PM, BA, TL被选中了!
如果客户方有技术/架构师参与到项目交付中的时候,TL就跑不脱了。
为什么不写代码是件”不爽”的事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
那不写代码很会失去哪些写代码的能获得的快乐呢:
及时反馈 &确定性强,这两个肯定是没有(或者大幅降低)了。
那成就感,和被需要感呢?
既然加了一个“感”字,那就说明这个东西,就是“主观的”,我说有就有~
如果感受不到成就感和被需要感,那就去寻找,创造,记得向外看(可以参看之前的博客: "拼命的工作有人教 快乐的工作没人教")
是会议、PPT与扯皮吗?就这?
【本文是专栏作者“ThoughtWorks”的原创稿件,微信公众号:思特沃克,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新闻名称:为什么写代码是一件很爽的事情?
新闻来源:http://www.shufengxianlan.com/qtweb/news19/379219.html
网站建设、网络推广公司-创新互联,是专注品牌与效果的网站制作,网络营销seo公司;服务项目有等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用户投稿、用户转载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028-86922220;邮箱:631063699@qq.com。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来源: 创新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