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激荡:盘点新中国历史上的几次创业潮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时代的变迁,一波又一波的弄潮儿前赴后继,迸发出惊人的创造力。

我们注重客户提出的每个要求,我们充分考虑每一个细节,我们积极的做好成都网站制作、成都做网站服务,我们努力开拓更好的视野,通过不懈的努力,成都创新互联赢得了业内的良好声誉,这一切,也不断的激励着我们更好的服务客户。 主要业务:网站建设,网站制作,网站设计,小程序制作,网站开发,技术开发实力,DIV+CSS,PHP及ASP,ASP.Net,SQL数据库的技术开发工程师。

回顾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创业潮,社会、经济、科技、政策环境并不相同。

​​

​​

“创业潮很大程度与政府的支持、社会资金的宽裕程度、投资人的态度、社会的包容度有关。”一名在资本市场辅导企业上市 15 年的深圳保荐代表人表示。

如今,中国正掀起第四次创业潮。今年 3 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 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指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双引擎”。

这再次回到关键词——创业者。随社会演化而形态多变,创业者从个体户到合伙人,从小商贩到创客……创业者,从来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新时代的大众创业潮,如何推动产业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资本密集型升级,值得期待。

1979-1989 年草根创业:个体户爆发

“个体户”刚“重出江湖”时,并不是一个褒义词。它最初是“待业青年、劳改犯”的代名词,往往会遭到嘲笑、诋毁与蔑视。

对于六七十年代的经济情况,《邓小平文选》曾总结指出,“中国社会实际上从 1958 年开始到 1978 年二十年时间内,长期处于停滞和徘徊状态,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

800 万知青返城,就业成为社会问题。机关单位安置有限,知青只能靠摆地摊,从事理发、修鞋、磨刀、修伞、修家具、卖小吃等行业维持生计,人们管这叫“练摊”。

为缓解就业压力,解决温饱问题。1979 年 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第一个有关发展个体经济的报告,允许“各地可根据市场需要,在取得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者个体劳动。”

“个体户”从此应运而生。

1980 年温州章华妹成为第一个拿到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人,她以卖纽扣为生。

安徽人年广久靠卖瓜子致富,雇工从 12 名到 105 人,震惊全国,人们怀疑“年广久是资本家复辟”,从而引发“个体户雇多少人才是剥削”的辩论。

个体经济对计划经济的冲击终于导致 1982 年的大整肃,温州发生“八大王事件”。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所所长柴福洪曾表示,个体户“赶上流通领域的市场化,他们开始练摊,倒腾,甚至投机钻营。倒服装,倒电器。把南方沿海的东西运回内地来卖,把内地的东西倒腾到南方去卖,就凭跑个差价,硬是发了,有的率先成了万元户。”

个体户的出现,激活了一个封闭已久的经济体对物质的渴望,王石、柳传志、任正非、张瑞敏,中国第一代企业家亦在这时“倒腾”出第一桶金,并借助时代的机遇,成就各自非凡的事业。

1992-1997 年下海潮:扔掉“铁饭碗”

自个体经济为人们打开新天地后,市场经济迅速席卷全国,发财致富日渐成为全民理想。

而在上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全国掀起一股全民经商潮,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国企员工下海”。1987 年现 SOHO 集团董事长潘石屹放弃石油部管道局“铁饭碗”,揣 80 元钱南下广东。冯仑原是国家体改委下属研究所的干部,后被派往海南省筹建改革发展研究所,但到达海南不久,冯仑与潘石屹等四个同伴成立公司,做房地产买 卖。

1992 年初,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明确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南巡”进一步打破了人们的思想禁锢,激发人们跳出体制,投身市场经济之海的热情。

据人社部数据显示,1992 年,有 12 万公务员辞职下海,1000 多万公务员停薪留职。

“1988 年时我在昆明一家知名国企百货公司做售货员,每月工资 45 元;丈夫在大学做教师,每月挣 90 块,那时在昆明已算高薪。”陈梨花告诉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与其性格不同的是,哥哥陈保中激进冒险。“他原来是粮食局员工,一个月 30 元。但他不甘于乏味,他停薪留职,靠三轮摩托车拉货赚钱。”

陈保中、陈梨花(均为化名)兄妹俩在 80 年代曾都是国企员工,然而在改革开放狂潮中做出不同的选择,随后经历不同的人生。

据了解,面对充满未知数的商海,公职人员更多以“停薪留职”或请长假的方式“下海”,为自己留后路。

“后来朋友叫他一起合伙做货车司机,陈保中才决定完全脱离国企单干,他买断在粮食局的工龄,两人到处借钱贷款买货车,专门替人跑长途拉货。”据 陈梨花向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陈保中从昆明到深圳拉货,往返要一周半时间,拉货一次就赚 2000 元,迅速成为“万元户”。

“那年万元对我们来说是数不清的,相当于现在的‘亿元’。每到家庭聚会,哥哥一身白色西装、金链子、墨镜出场。我们曾劝他少出差,多在孩子学习 上用心,他却反驳,‘读书有什么用,我赚的钱捆成砖头就能砸死人’。我们那时觉得,司机竟然还比文化人混得强。”陈梨花回忆道。

这一代的创业者中,诞生了俞敏洪、郭广昌、王传福等后来的业界大佬,而他们所领导的企业,也逐渐成长为奠定中国经济竞争力的基石。

1997-2000 年浪潮之巅:互联网袭来

经济体制的改变,让人们解决生存问题;而科技的发展,却改变生活方式。中国的互联网元年,在 1997 年开启。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曾在 1997 年 12 月 1 日发布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指出全国共有上网计算机 29.9 万台,上网用户数 62 万。该中心自此后形成半年一次的报告发布机制。

1997 年 1 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生张朝阳创办了爱特信 ITC 网站,次年 2 月,他在中国“克隆”雅虎,推出中文网页目录搜索的软件,名叫“搜狐”。

同年 6 月,26 岁的丁磊设想网民们应有自己的信箱,于是在广州创办网易公司,写出了第一个中文个人主页服务系统和免费邮箱系统。

10 月,29 岁的软件工程师王志东领导的四通利方获得第一笔风投,该网站体育论坛因帖子《大连金州没有眼泪》而倍受关注;次年,四通利方开办新闻频道,并收购北美网站华渊资讯网,网站更名为“新浪网”。

1998 年,马化腾成立了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那时 ICQ 很火,QQ 默默无名。

1998 年,雅虎进军中国,成为 1998-1999 年连续两年网民网页首选。

1999 年,马云在经历两次创业失败后,确定要成立一家为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公司,域名就叫阿里巴巴。

同样在 1999 年,刑明把 1996 年从股市赚来的钱投资在 3 个网站项目上,其中一个叫“天涯社区”。“天涯社区最初只是一个萌动的人文意念与单纯的模仿,我当时看到了网易社区的雏形,做一个充满人文情结的个性化的网络虚拟社区。”刑明曾表示。

同年 8 月,22 岁的小伙子孙鹏与另外 4 位网友一起建立个人网站——红袖添香。“做文学网站,最初只是缘于梦想,终极目标也不是为了赚钱。”孙鹏曾表示。如今,这个纯文学网站,拥有完善的投稿系统、个人文集系统、媒体联络发表系统及原创书库。

尽管经历了 2000 年互联网泡沫的惨烈溃败,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并未减缓。百度、腾讯、阿里巴巴正是在这一时期迅速崛起,成为中国新兴经济的代表。而其所代表的互联网,将在未来以“颠覆一切”的形象,改变着整个中国的经济结构。

2014 年至今大众创业:新时代的个体崛起

时间推进到 2014 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而一波新的创业浪潮也正在兴起。

但多名私募人士告诉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早在 2011-2013 年,他们就注意到这一轮已经开始的新兴创业潮的暗涌。

智金汇创始人、CA 创投合伙人杨溢告诉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创客文化,我在 2012 年就注意到了。当时国外已在流行,CA 创投有在做众筹平台,很多高科技公司成功得到融资。在国内,我还去过深圳柴火创客空间,当年它的规模还很小。当时创客项目还没有现在这么火,我预感到这是 一股趋势。”

2013 年,一些风投机构开始陆续投资创客项目。“2014 年创客开始火了。大平台都在做众筹,孵化器逐渐多了,创客活动也越来越多,很多机构都参与进来。

从这轮“草根创业潮”的发生起因来看,多名机构人士普遍认为,主要源于中国经济处在转型期。

“创业潮往往出现在股市最低迷、房地产最火爆的时候。经济转型中,投资人与社会上的资本都在追逐创业企业。”一名在资本市场辅导企业上市 15 年的深圳保荐代表人表示。

该保代表示向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投资创业项目有风险,风险偏好受制于整个市场的资金和投资可期待性的影响。“在过去,无风险利率很高,资金普遍流入房地产行业,因 此创业者过去艰难,得不到资金的支持。如今由于传统行业如钢铁、石化、煤炭产能过剩,经历痛苦的调整阶段,这类行业在国家经济占主要比重,同时与房地产、 汽车行业息息相关,因此导致经济处于调整期,新兴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姚安民从科技角度解释,这股创业潮的动因主要是技术的发展根本上打开创业的空间。“智能手机出现后,创业机会比 PC 端时代更多了。因为手机可以做到实时地把人、服务、位置、产品联系起来,可以提供原来在 PC 端时没有办法提供的互联网解决方案,例如 020,当下可以网上点餐送外卖等。这都是因为手机 on-demand service 带来的变化,很多好的创业公司出现了。”

同时,消费者亦有需求。“技术使得消费者希望获得的服务和产品能提供出来。此外,最近资本市场比较火、国家支持创业的政策较多,所以当下创业热情很高。”姚安民表示。

在政策环境方面,中央政府“三大施政清单”、“简政放权”为创业潮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推力。同时,2014 年 3 月《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出台,放松企业准入条件的管制,取消了“最低注册资本金”的限制。

这轮创业潮涵盖社会各个阶层;年龄分布较广,85-90 后创业者更多。以柴火创客空间为例,据潘昊介绍,“从成立以来陆续加入的会员数量超过 1000,最小的会员只有 7 岁,也有部分 50-60 岁的爱好者,行业也是五花八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首度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双引擎之一。

姚安民表示,创业项目能否推动经济发展,关键要看创业团队提供什么价值的服务。“有的团队提供纯娱乐服务例如游戏,有的是改变原来产业上的效率问题。目前创业项目中,有很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或者改进社会服务,这其实能对社会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

网页标题:历史激荡:盘点新中国历史上的几次创业潮
文章URL:http://www.shufengxianlan.com/qtweb/news21/21821.html

网站建设、网络推广公司-创新互联,是专注品牌与效果的网站制作,网络营销seo公司;服务项目有等

广告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用户投稿、用户转载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028-86922220;邮箱:631063699@qq.com。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来源: 创新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