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C++语言中的秘密

许多编程人员学习C++总结经验为,有的觉得C++语言是一门独立的语言,并不是在C语言的基础上,可以直接学习C++不必先从C下手,希望大家切磋。

评论数目也有一百多。为什么独独这篇能够激起这么多的回应,想必是国内的C++社群被C++压抑太久,或者,严格来说,是被C++的教育方式压抑太久。实际上,不管是在各大国内论坛上。

还是在comp.lang.c++.moderated这样的国际C++论坛上,乃至于在douban上的小组内,有心者都会发现,对C++语言的细节的关注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同样,对C++语言的细节的抱怨也从来都没有停止过。

一个例子就是comp.lang.c++.moderated上的一个技术牛人James Kanze说的,他说接触C++十年了,到现在还需要不时去翻C++标准。这就难怪Eric Raymond老大在《The Art of Unix Programming》中说“C++是反紧凑”的了。C++中的细节太多,就算都看过了,也不可能都记住。更关键的是,就算都记住了,也不能让你成为一个真正的好程序员。

绝大多数人都把细节太多(或者用贬义词来说就是“阴暗角落太多”)归结为C++的本质问题,认为一切邪恶由此而生。也正因此,大约9月份的时候,Linus在邮件列表上说“C++是一门有思想包袱的语言;仅仅是为了让程序员远离C++,我也要用C”。这句短短的话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应,最初是刘江转了Linus的话,然后云风和孟岩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也写了一篇“Why C++”(后来发给Bjarne,Bjarne对这篇文章做了一个友情评注)。

然而,这一通浑水搅过之后,我相信引起的变化未必很大。大多数原先的反对者能从中找出反对的理由,于是更加反对;大多数原先的赞同者也能从中找到赞同的理由,于是更加赞同;而剩下来的原先没有明确意见的,看双方各有各的道理,可能还是没有头绪。

摆脱自我服务偏见——理性思考的前提 《决策与判断》上提到过一个有趣的真实故事:1980年的某一天,美国空战司令部的计算机突然发出警报——苏联的一枚核弹正在向美国本土飞来。司令部立即调兵遣将,迅速为一场核战做好了准备,然而3分钟之后,工程人员发现是计算机的一个小零部件故障造成的。

然而,这场虚惊之后,大众的反应才是真正有意思的:原先支持核武装的,认为现在感觉更加安全了(因为“事实证明这类的故障是完全可克服的”);而原先反对核武装的则认为更不安全了(因为“这类错误信号可能导致苏联过度反应,引发真正的核战”)。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三里岛核泄露事件之后,同样的,反对者认为(“这表明管理部门没有办法安全管理核能”),支持者认为(“这正表明这样的危险没有想像得那么严重,是可克服的”)。社会心理学把诸如此类的现象总结为“自我服务偏见”。不幸的是,“真理越辩越明”其实只适用于理性思考者。

为什么啰嗦这么一大通呢?就是因为,一直以来泛滥于程序员社群的“语言之争”,背后真正的原因其实并不在于语言实质上的优劣,而在于观察者的眼睛。在观察者的眼睛里面,语言并非一门工具,而是自己花了N多时间(其中尤数C++为最)来“修炼”的技能,对于这样的技能,被否定无疑等同于自己被否定。所以,从心理学上讲,语言并不是工具(尽管一直有这么一种呼吁),而是信仰。

这样的信仰在越是花得时间久的语言上越是激烈。有趣的是,几乎所有的“热闹”的社群都有这样的现象,Java、Python、Ruby…莫不如是;因为就算语言本身不复杂,程序员仍然还是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学习各种各样的框架类库(想想Java的那些框架?)。因此这些语言社区的信仰未必不比C++社群的强烈。

然而,一旦弄清我们为什么会把语言当成信仰,就非常有助于摆脱在看待语言时的“自我服务偏见”,从客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当你看到的是支持某个意见的证据时,试着去想一想有哪些证据是不支持它的”。

那么为什么要摆脱自我服务偏见?说小了,是为了成为一个更优秀的程序员(谁也不希望因为偏见而去使用一门低效的语言乃至不妥当的语言)。C++语言说大了是节省生命(因为偏见可能导致越陷越深,浪费时间)。 所以,如果你能够理性的思考我们将要讨论的问题,避免自我服务偏见(就当你从来没有花时间在C++上一样)。那么我们便可以开始讨论真正的问题了。

当前题目:探索C++语言中的秘密
文章路径:http://www.shufengxianlan.com/qtweb/news31/456481.html

网站建设、网络推广公司-创新互联,是专注品牌与效果的网站制作,网络营销seo公司;服务项目有等

广告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用户投稿、用户转载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028-86922220;邮箱:631063699@qq.com。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来源: 创新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