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专注技术的程序员,该如何过渡到管理工作,从执行技术需求到管理技术人才;又该如何提高自身领导力,做好团队激励与跨部门沟通,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专注于为中小企业提供网站设计、成都做网站服务,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的三站合一,更高效的管理,为中小企业延吉免费做网站提供优质的服务。我们立足成都,凝聚了一批互联网行业人才,有力地推动了上1000家企业的稳健成长,帮助中小企业通过网站建设实现规模扩充和转变。
在日前由主办的WOT全球技术创新大会-北京站上,首汽约车技术总经理尹钊,为广大参会者带来了专题题演讲《技术人才的晋升管理之道》。从个人经历出发,讲述了自己多年来所积累的技术管理经验与对相关问题的思考。现将演讲内容整理如下,希望能对诸君有所启发。
无论产品还是技术岗,工作后宏观的成长路线基本都是相近的:从刚毕业的萌新,到所负责模块或业务的专家,再到技术的领导者或是团队的管理者。这时我们便会面临一个选择,是继续在技术的道路上成长,还是转做管理。本质上讲,技术领导者和团队管理者是平行的,并不是说哪个角色会比另外一个角色更好。但很多希望转型管理的同学会面临这样的困惑:该怎么从技术人员成功转为管理人员。
在探讨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先明确上述角色的思维框架,这将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如何实现自己的思维框架跃迁。
一般来说技术萌新是通过单一的技术方式,去实现所负责的单一的模块,工作中更多的是解决具体的单一问题。
技术专家则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方式来实现系统或模块的总体目标。
技术领导者会通过各种技术方式实现组织目标,而不再是模块或板块的目标。一个成功的技术领导者一定要去思考所在组织的目标是什么。
团队管理者需要通过技术方式,以及一些其它方式实现组织目标。团队管理者和技术领导者的目标是一样的,一般来说就是公司整体的目标。但是在具体的实现方式上,团队管理者需要的手段会更加综合。
团队管理者成长的两个维度,一个是专业能力的进步,一个是思维模型跃迁。
成长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很多思维跃迁,要求我们跳出一个纯技术人员的思维方式,更加综合地去思考问题。以个人为例,我此前是一名深度学习算法工程师,现在带整体的技术团队和业务团队。一方面,我需要弥补测试、运维、大数据等之前没有接触过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由于负责业务团队,我需要跟公司的业务团队、战略部门、财务、市场,包括法务部门,日常要做大量的沟通。这个过程就需要同步地拓展在产品、市场、营销、财务、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例如怎样把预算更好地应用到技术部门;要去买哪些云服务,要买什么样的数据库等等,这些看起来是技术管理者说了算,但最终付钱的是财务部门的老大。这个过程中如果我只用技术语言和他沟通,很可能是鸡同鸭讲,他听不懂我讲的是什么,我也实现不了我的目标。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至少要用基本财务的语言去说服他,买来这些东西能够帮助整体技术的提升,进一步带动公司业务的提升。
技术领导者所影响的团队不一定真正有组织架构关系,更多的是同事觉得某人技术很强,愿意听取他的技术判断或见解,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组织,更多的是追随和被追随的关系,技术领导者需要对这些追随者负责。但技术领导者的可调动资源往往是不确定的,因为其并没有明确的管理权限。
团队管理者一定是被组织任命的,有明确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权限,以及比较清晰的可调动的资源,当然也需要对组织负责。
技术领导者要发挥技术影响力去影响他人,因为你没有办法用绩效或考核方式去考核他人。但团队管理者除了可以基于技术、对业务的理解、对战略的判断、对团队的了解去影响他人外,还可以基于考核的基础对团队提出明确的要求。
新任团队管理者往往不知道如何给团队提要求,甚至当团队成员出现比较严重的违反公司纪律的情况下,新晋团队管理者往往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处理。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可以给下属提要求,无论是纪律方面的还是工作内容方面的。这是很多新晋管理者思维的盲区。
技术领导者需要融会贯通多个技术方向,基于业务给出最佳方案。而团队管理者则永远要站在比自己所处角色更高的级别去思考问题。
要跳出技术人员的思维框架,站在整个公司的角度去思考业务目标是什么,公司战略是什么,公司面临的问题是什么。这样拆解下来,你就能够很清楚地知道作为其中的技术负责人应该做什么。
管理的本质是通过他人拿结果。公司有整体的战略目标,而目标需要有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团队,同时团队是有分工的。在整个链条传导的过程中,作为管理者要通过他人拿到组织希望我们拿到的目标。
具体拿到什么样的结果?一是要实现公司的目标,同时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去实现个人的成长,个人的成长也能帮助公司业务的增长,公司业务的增长,水涨船高也能为个人带来发展空间。在相互成长促进的过程中,作为管理者永远要站在比自己所处角色更高的位置去思考问题。
只实现老板交给的任务,只算是一个好的执行者,而不是好的管理者。我们需要在向上管理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更好地实现公司整体的战略目标。
向上管理是一个中性词,具体是要影响领导来实现我的目标,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把自己看成领导的工具人。员工要站在领导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领导在影响他或是要求他时成本是降低的。例如我和运维负责人说最近机房的架构线上稳定性不是太好。如果他能够站在我的角度来想,他就会明白稳定性是目前的主要问题,就能够快速找到解决方案,甚至把这些事提前做好了。
同样,技术管理者要从老板的角度去思考,公司的经营上面临什么问题;我们的战略目标是什么?从这些角度出发,就能很清楚地知道现在团队所选择的技术方向是否切合实际。
我现在也会面临网约车一些常见的业务问题,以定价为例。这时如果作为一个纯粹追求技术的极客,我会选择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实现目标。但对公司而言,公司需要在一个月内实现具备70%效果水平的程序,这样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才不会落后。很显然这时深度学习就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它的研发周期与维护成本都比较高。
这时我会用一个树模型赶紧堆上去,调一调,实现快速上线。如果大家不理解以上的思维模式,可能会觉得管理者很low,都2022年了还拿一个树模型堆上去充数。但对于公司而言,它恰恰是性价比最高的实现方式。
在这个例子中,需要把自己假想成公司的CEO,这样才能做出最精准、最正确的判断,或是ROI最高的判断。
横向管理的目标是影响平行的部门,也就是配合方,来实现目标。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找到双方利益诉求的交集。这也需要我们站在比自己更高的级别去思考问题。以业务部门为例,如果技术人员在与业务部门或产品部门沟通时,仅从技术角度考虑,很可能会是鸡同鸭讲,最后的结果就是不欢而散,还解决不了问题。
这时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组织的目标是什么,将自己摆在一个最优的位置上想,公司的核心目标是什么;公司交给各部门的目标是什么;各部门之间的交集又是什么?在这个思维过程中,你就能找到双方利益的交集是什么了。这就是有效的横向管理。例如业务追求增长,技术追求稳定,这时一些快糙猛赶的方案就不是最佳方案,至少双方可以共同确定一个稍慢但精细的实现方式,以实现双方共同的目标。
向下管理则是影响和要求下属来实现团队的目标。这个过程中,很重要的是给下属明确管理空间是什么。管理有两个方式,一是要求他人,二是影响他人。
管理者一定要让下属知道宽和严两条线分别是什么,因为在宽和严之间,就是管理空间。以首汽约车为例,大股东是国企,上层是首汽集团,再上层是首旅集团。
这会带来一个常见的冲突,首汽约车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但上层都是正牌国企,国企在一些方面的要求与互联网公司是有不同的。这里举一条宽线的例子,比如在加班与调休方面,公司对此的要求相对比较严格的,但我在管理团队时,会帮助大家争取,尽量以更”互联网”的形式去执行这方面要求。这是我在考勤层面最宽的要求,大家就会知道这条宽线再往上是不能触碰的。
严线则是要求大家对线上保持敬畏之心,对技术人员这是一个基本的要求。研发难免线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件事会使管理者很头疼,一旦出现问题,管理者要花大量时间做向上管理和横向管理,与老板、业务部门解释原因,寻找解决方案等。但作为管理者,要理解大家在代码开发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问题。我对此的管理方法是,出现问题没有关系,但会要求大家在出现问题之后一定要抱着一颗敬畏之心立刻、马上将问题处理掉。团队在出现问题后,五分钟内要有响应,几个小时内要做故障恢复,并展开相应的影响面分析、善后工作,要在72小时之内给出复盘报告并提出方案。这条线也是不能触碰的。
宽与严两条线之间就是管理空间,空间中提的这些要求,大家都是可以接受的。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在要求下属时,一定要告诉大家宽的那条线是什么,严的这条线又是什么。
另一方面,影响他人。团队管理者的精力要分为两块,一方面去实现组织目标的,例如对业务的管理、担负着公司增长任务等等。同时,管理者要帮助团队成长,当然这个团队也包括管理者自己。
管理者首先要将自己放在一个更高的角色上去思考问题,这样不管影响还是要求下属,大家看到的空间都会更开阔。举一个很常见的例子,技术负责人在实现产品需求时直接让下属完成工作,面对下属的各种疑问leader只回答这是业务提出的需求,这显然不是一种好的管理方式。管理者应该从更高的级别去思考,需求是怎么来的,它的背景是什么,它的目标是什么。明确这些问题,才能够知道这个需求到底是不是合理的,能不能帮助下属一起给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成熟的互联网企业,都有明确的晋升机制。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很常见的误区,例如现在一名T5的同学要升T6,T5的同学会觉得我是一个好T5,T5需要完成的事情我都能完成得特别好,这时老板应该给我一个机会让我成为T6。这其实是不正确的。此时这位同学是一个好T5,老板应当给他一个好T5应得的薪水,但他是否具备T6的能力,能否完成T6的工作,这些都是无法确定的。这时领导最看重的一点,其实是他是否在某些点上表现出了T6所需要的素质。如果有这样的表现,领导才会认为这位同学有T6的潜力。作为评审,才会愿意给这个机会,让你去发挥自己的潜力,证明自己的能力。
这是大家在晋升过程中常见的思维误区,如果你没有站在比自己更高的角色上去思考问题,干得再好也只能是当前级别的一个好的执行者,这样是没有资格晋升到下一级别的。只有能够在某些点上表现出可以晋升的能力时,你才有可能得到晋升的机会。
尹钊,首汽约车技术总经理。曾在百度、滴滴从事算法研发工作,在深度学习、地图引擎等方面做出突出成果;目前在首汽约车担任技术总经理,负责管理公司技术团队,曾深度参与2020年武汉疫情保障、2022年冬奥会出行保障等工作。
分享名称:技术人才的晋升管理之道
转载源于:http://www.shufengxianlan.com/qtweb/news38/72888.html
网站建设、网络推广公司-创新互联,是专注品牌与效果的网站制作,网络营销seo公司;服务项目有等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用户投稿、用户转载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028-86922220;邮箱:631063699@qq.com。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来源: 创新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