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云计算市场展望:行业变革的三大关键

2021中国云计算市场展望:行业变革的三大关键

作者:佚名 2021-01-29 10:25:57

云计算 2020 开年的疫情加速了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新基建”政策的提出让市场对云计算的需求更加喷涌,自主可控、本土开源的如火如荼让行业变得更加规范化、透明化、标准化。中国的云计算市场格局虽然相对稳定,但暗流之下涌动的竞争却愈发激烈。

创新互联公司专注于龙文网站建设服务及定制,我们拥有丰富的企业做网站经验。 热诚为您提供龙文营销型网站建设,龙文网站制作、龙文网页设计、龙文网站官网定制、小程序开发服务,打造龙文网络公司原创品牌,更为您提供龙文网站排名全网营销落地服务。

 云计算的变革时刻来到了,它起于成熟的市场格局,起于广阔的未来空间,起于技术、起于生态、起于开源,起于每个你不曾关注的青萍之末。

2020 开年的疫情加速了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新基建”政策的提出让市场对云计算的需求更加喷涌,自主可控、本土开源的如火如荼让行业变得更加规范化、透明化、标准化。中国的云计算市场格局虽然相对稳定,但暗流之下涌动的竞争却愈发激烈。

2021 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迎来了变革之时,只有技术、生态和开源“三位一体”的云,才有可能在新的历史机遇和市场机会下走得更远。

1、云计算,变革来临时

“软件正在吞噬世界”,10 年前当 Marc Andreessen(Netscape 创始人)说出这句论断时,没有几个人认同他的观点。可是后来,硅谷的神话印证了这句话的先见之明。

“我完全搞不懂那帮家伙在说些什么,简直就是一派胡扯。云计算到底是指什么?”当 Larry Ellison(Oracle 创始人)说出这句论断时,附和声此起彼伏颇为统一。可是后来,云计算吞噬了软件,席卷了全球。

(IT 世界版“大鱼吃小鱼”)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 IT 底座。

从 1960 年大型机的出现,到 80 年代小型机的独领风骚,再到 PC 时代的 Wintel 联盟,最近的则是 Intel 和 Linux 结合带来的分布式计算的巅峰。数字世界的 IT 底座一直在不断地演化、变迁、革新。

云计算,就是当下这个时代的 IT 底座。

在国内,“新基建”政策下掀起了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浪潮,建设数字化经济、提升 GDP 占比更需要云计算的全面加持,再加上云计算天然的降本增效、弹性伸缩的特性,时代的需求交织在一起,掀起了这场全面云化的浪潮。如果说过去的云计算是与泛互联网场景的耦合,那么从现在到未来的云计算将会是传统实体经济与全场景智慧的深度耦合。

云计算行业有两个看起来似乎矛盾的特点:马太效应与不确定性。

前者似乎揭示了这个行业赢家通吃的市场规律:国内市场「HAT」三足鼎立趋势凸显,其他中小云都在夹缝中艰难求生。后者却是云计算市场背景的真实写照:需求远比服务多,云计算市场规模增速仍旧迅猛,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盖棺定论的时候远未到来。

云的世界以技术为先,但驱动云计算行业发展的,永远不会只有技术一条。

2、技术、生态与开源

市场需要怎样的云?

这个问题是长久以来摆在各大云服务厂商面前的一大难题。云计算服务的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而全面云化的浪潮带来的与全行业的深度耦合,又提出了更加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你不能用泛互联网的打法去做政企,就像你不能用锤子去拧螺丝。

根据《IDC:向以云为中心转变加速下的市场新特点新机遇》的报告显示,未来云计算行业将呈现出技术生态化、需求多样化、模式丰富化、管理复杂化的新特点,由此也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事实上,技术 / 产品的多样化仍旧是市场关注的核心,但合作生态、拥抱开源也是影响云计算服务的另外两个关键因素。只有三位一体的云,才是能走得更加长远的云。

3、技术:底层要自研、上层立标准

云计算服务是一整套的解决方案,可分可合、弹性扩展、按需使用的特性决定了技术的重要性。技术和产品的多样化决定了云计算服务满足多样化场景各异需求的能力。

当前,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也进入了深水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深度耦合,5G、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云、边、端协同的技术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而在此之上的,是多样化算力变迁带来的软硬件协同发展。

IT 领域有两条相伴相生的定律:摩尔定律与安迪·比尔定律,前者揭示了硬件性能提升的规律,后者解释了硬件提升的性能是如何被软件所榨干的。只做硬件,你就没有生态。只做软件,你就失去了基石。

何以解忧?唯有自研。

在软硬件协同的大背景下,对底层多架构算力与上层软件之间的适配、调优带来了更高标准。国内各大云巨头也看到了这个趋势,开始在芯片、服务器的底层硬件与操作系统、数据库到云服务的全栈打通战略投入。

HAT 三家中,华为云早已在服务器、芯片和操作系统等领域做到了一骑绝尘,阿里云自研了神龙服务器、含光芯片,腾讯云 2020 年成立了星星海硬件实验室。从软件到硬件,从计算到存储,从平台到架构,中国技术已经成熟。

技术、产品和服务,是参与竞争的前提。但制定竞争规则的,却永远是掌握了标准定义权的那群人。如果说云计算在技术上有一个业界广泛认可的发展趋势,那一定是云原生。

CNCF 大中华区总裁 Keith Chan 去年末曾表示:

“新冠疫情从根本上改变了商业模式,工作流向线上迁移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消费者依赖电子商务(B2B 和 B2C)和网上银行推动创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云原生技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加速了云原生技术的普及。我们正处在一个巨大的转变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成为云原生企业。”

云原生技术自 2015 年由 CNCF 下过定义以后,短短 5 年间发展迅速,已经演变为一整套的技术体系和方法论。这 5 年间,云原生并没有被广泛认可的确切定义,而是一直处在变化发展之中,每个云厂商、每个“云原生居民”、每个开发者都有各自的理解。

一个可以观测到的现象是,企业对上云的态度已经从业务上云变成了云原生上云。华为云提出了云原生 2.0 的技术标准,阿里云提出了核心系统全面云原生化,腾讯云发布了企业云原生路线图。

这一切战略意图的背后,体现的正是中国云厂商对云原生化的敏锐洞察:建立中国厂商定义的云原生标准,在中国规模化的技术试验田下推动云原生技术走向成熟,成为云原生领域的事实标准。

在 CNCF 基金会的全景图中可以看到,中国云厂商、开源企业在关键节点下都有突出展现。而在 CNCF 历年的调查报告中显示,中国在云原生领域的贡献逐年递增,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庞大力量。

当前国内云厂商不管是在云原生实践,还是在 CNCF 基金会的贡献,都可以称得上引领者。中国规模的技术沙盒,更是前沿技术走向成熟的最好试验田。

向市场要规模,向行业要标准,这也是中国云计算市场未来继续健壮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其在别人划下的规则下活动,不如参与到标准的制定中。

4、生态:做好连接者、助力新基建

做智能世界的“黑土地”——华为云

不做 SaaS,被集成——阿里云

做企业的数字化助手——腾讯云

细细品味一下以上三句论述,不能看出 HAT 三家巨头对云计算服务的定位空前一致:做帮助者,而非颠覆者。

这正是构建良性生态的核心所在。

对于一个行业而言,技术永远不会是唯一的关键,如何能让自己的技术产品走出去,让外面的用户伙伴走进来,在一个繁荣共生的圈子里,相互提点共同、印证技术发展的路线,才是王道。

  • 你能看到华为云接连发布“华为云 Stack”、“智能体”等产品,举办多场“DevRun 开发者沙龙”、“华为云联创营”等活动背后的深意;
  • 你能看到阿里巴巴提出的“云钉一体”,下连阿里云基础设施,上承客户的各种应用;
  • 你能看到腾讯云战略升级了“千帆计划”,从“一云一端”到“一云多端”。

一切,为了生态。

但生态并不仅仅是 To B 和 To C,还得有 To G 的参与。而新基建政策就是最好的抓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去年曾说:

过去的基础设施投资主要集中在铁路、公路、机场等领域,这些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短期刺激作用明显,但是投资回报相对慢一些。而新基建与高新技术发展紧密相连,是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创造与满足新需求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政企成为了全面云化的排头兵,如何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加速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发展数字政务等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各大云厂商针对该场景也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比如阿里云的“城市大脑”、腾讯云的“WeCity”,华为云则在 2020 年 9 月发布了智能体,这是业界首次针对政企智能升级提出的系统化参考架构。

中国正在加速拥抱数字经济。政企上云、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不是故事,而是事实。2020 年的疫情黑天鹅虽然对实体经济造成了重创,却也给新基建政策的落地按下了加速键。疫情期间,华为 WeLink 、阿里云钉钉、腾讯会议等在线会议平台在汹涌的线上流量冲击下,纷纷扩容,加速了服务器的大规模部署,也开启了超大型数据中心的进一步规划,给了云计算以更广阔的施展天地。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5、开源:建立信任、健全标准

曾几何时,以 MongoDB、Redis 为代表的开源厂商们视云厂商为洪水猛兽:他们都是吸血鬼,利用开源软件赚取了大量利益却从不回馈社区。

而现在,同样是以 MongoDB 为代表的开源厂商却主动与云厂商展开了合作,利用云厂商的平台优势触达更多客户,将自己的商业模式与云深度绑定,各取所需共同发展。

这一切变化的背后,表象是开源与云计算从“相杀”走向了“相爱”,实则是开源的特性是云厂商与企业、开发者建立信任最好的方式,也是让云计算更加标准化的最佳路径。另一方面,云计算商业模式又让开源厂商找到了更大的市场与想象空间。二者的关系从野蛮竞争走向了通力合作。

企业使用云服务的核心需求是降本增效,云厂商说服企业上云的核心关键在于建立信任:怎样确保数据的稳定性、安全性、可控性、灾备的可恢复性以及对核心业务的无影响、弱感知性?

开源文化所代表的开放、共享、共建的特性,天然地培育了反商业垄断、反霸权的技术土壤。开源的即是“去厂商绑定”的,对企业来说选择权在我。开源项目背后庞大的技术社区与使用场景,又让开源项目的技术进步得以生生不息,不断提升着技术能力与产品体验。云厂商的售后服务与支持,又对开源项目的快速迭代提供了帮助。在此基础之上,云计算也变得越来越标准化,企业和开发者使用云服务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未来甚至会出现低代码 / 无代码升级下的“零门槛”。

2020 年 9 月,云计算“独角兽”Snowflake 成功上市,创造了史上规模最大的软件业界募资案例,这也是股神巴菲特首次投资科技股。然而,Snowflake 的成功在国内并非没有对标者,国内的两大开源创业公司 PingCAP 和 Kyligence 同样在用类似的产品、商业模式前行着。

无一例外的,这两家开源企业都非常认同,云是更加现代的商业模式。再进一步,开源其实是一种最佳的资源组织模式。在开源以前,很多创新都是由单一的企业来进行,但在开源以后却是由整个社区里的企业、开发者来一起实现创新,这是开源的魅力和强大所在。

在 InfoQ 发布的《2020 中国技术力量》年度榜单上,来自华为云、阿里云、腾讯云三大巨头的开源项目、云原生客户案例均有斩获,恰恰证明了云厂商对开源的态度——开源是云的最佳拍档。

写在最后

Gartner 每年都会发布一份《技术炒作生命周期》的研究报告,揭示未来可能会获得更多关注甚至取得成功的技术方向。鲜为人知的是,这其中很多的热门技术最终都消散在了技术发展的长河里,没有掀起一丝波澜。

这揭示了一个道理:上层技术的发展终归要依托于底层技术的进步,只有在肥沃的智能世界黑土地之上,才能培育出健壮的创新技术与产品。

软硬件作为数字经济的 IT 基础设施,木桶效应十分明显:从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核心方面缺一不可,只要有一个短板,就将在未来竞争中陷入被动。中国云计算乃至科技公司的发展,只有「HAT」还远远不够,未来还应该有更多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在中国规模化的场景下得到印证,成为下一代的事实标准。

此外,根据近期 CNCF 公布的第三次中国云原生调查报告告数据显示,公有云的使用率从 2018 年 11 月峰值的 51% 下降到了 36%,取而代之的是使用率 39% 的混合云。相对公有云市场的一家独大,混合云市场的不确定性更多,不管是 IBM 还是华为云,都有着自己的优势和机会,未来混合云市场下的厮杀也会越发惨烈。

云计算的市场格局远未到盖棺定论之时,2021 年不会是终点,但却一定是做到了技术、生态、开源三位一体的云的变革拐点。

标题名称:2021中国云计算市场展望:行业变革的三大关键
网站网址:http://www.shufengxianlan.com/qtweb/news49/536549.html

网站建设、网络推广公司-创新互联,是专注品牌与效果的网站制作,网络营销seo公司;服务项目有等

广告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用户投稿、用户转载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028-86922220;邮箱:631063699@qq.com。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来源: 创新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