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多线程学习经验小结

C#多线程学习首先我么来看看什么是进程?当一个程序开始运行时,它就是一个进程,进程包括运行中的程序和程序所使用到的内存和系统资源。而一个进程又是由多个线程所组成的。那么什么是线程呢?线程是程序中的一个执行流,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的专有寄存器(栈指针、程序计数器等),但代码区是共享的,即不同的线程可以执行同样的函数。

C#多线程学习之多线程概念:

C#多线程是指程序中包含多个执行流,即在一个程序中可以同时运行多个不同的线程来执行不同的任务,也就是说允许单个程序创建多个并行执行的线程来完成各自的任务。

C#多线程的好处:

可以提高CPU的利用率。在多线程程序中,一个线程必须等待的时候,CPU可以运行其它的线程而不是等待,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程序的效率。

C#多线程的不利方面:

线程也是程序,所以线程需要占用内存,线程越多占用内存也越多; 多线程需要协调和管理,所以需要CPU时间跟踪线程; 线程之间对共享资源的访问会相互影响,必须解决竞用共享资源的问题;线程太多会导致控制太复杂,最终可能造成很多Bug;

接下来将对C#编程中的多线程机制进行探讨。为了省去创建GUI那些繁琐的步骤,更清晰地逼近线程的本质,接下来的所有程序都是控制台程序,程序***的Console.ReadLine()是为了使程序中途停下来,以便看清楚执行过程中的输出。

任何程序在执行时,至少有一个主线程。

一个直观印象的C#多线程示例:

 
 
 
  1. using System;  
  2. using System.Threading;   
  3. namespace ThreadTest{   
  4.  class RunIt  {   
  5.  [STAThread]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6.       Thread.CurrentThread.Name="System Thread";  
  7. //给当前线程起名为"System Thread"  
  8. Console.WriteLine(Thread.CurrentThread.Name+"  
  9. 'Status:"+Thread.CurrentThread.ThreadState);   
  10.  Console.ReadLine();    }   
  11.  }  

输出如下:

 
 
 
  1. System Thread's Status:Running  

在这里,我们通过Thread类的静态属性CurrentThread获取了当前执行的线程,对其Name属性赋值“System Thread”,***还输出了它的当前状态(ThreadState)。

所谓静态属性,就是这个类所有对象所公有的属性,不管你创建了多少个这个类的实例,但是类的静态属性在内存中只有一个。很容易理解CurrentThread为什么是静态的——虽然有多个线程同时存在,但是在某一个时刻,CPU只能执行其中一个。

在程序的头部,我们使用命名空间:

 
 
 
  1. using System;  
  2.  
  3. using System.Threading;  

在.net framework class library中,所有与多线程机制应用相关的类都是放在System.Threading命名空间中的。如果你想在你的应用程序中使用多线程,就必须包含这个类。

我们通过其中提供的Thread类来创建和控制线程,ThreadPool类用于管理线程池等。(此外还提供解决了线程执行安排,死锁,线程间通讯等实际问题的机制。)

C#多线程学习之Thread类有几个至关重要的方法:

Start():启动线程;

Sleep(int):静态方法,暂停当前线程指定的毫秒数;

Abort():通常使用该方法来终止一个线程;

Suspend():该方法并不终止未完成的线程,它仅仅挂起线程,以后还可恢复;

Resume():恢复被Suspend()方法挂起的线程的执行。

C#多线程学习的基本内容就向你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了解和进行C#多线程学习有所帮助。

本文名称:C#多线程学习经验小结
地址分享:http://www.shufengxianlan.com/qtweb/news9/457559.html

网站建设、网络推广公司-创新互联,是专注品牌与效果的网站制作,网络营销seo公司;服务项目有等

广告

声明: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用户投稿、用户转载内容为主,如果涉及侵权请尽快告知,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电话:028-86922220;邮箱:631063699@qq.com。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时需注明来源: 创新互联